地处贵州,发现全球最大钻石陨石?


据头条号观石猎陨报道,近日黔东南州山林中有块重达一吨的钻石陨石被发现。经权威检测,其褶皱与气印中的微小晶体硬度均超10,符合钻石定义。


从表面熔壳的剥落情况判断,这颗陨石已在地面留存上万年。不少网友还透露,“听说有人去捡,都赚了不少!”



河南培育钻石产业势头正猛,贵州又惊现钻石陨石,两件事凑到一起,堪称行业奇闻。不过网友打趣的“去贵州捡钻石发大财”估计只是句玩笑,毕竟这颗陨石开采难度很大,散落的晶体也没法交易。


反观河南培育钻石,才实实在在让不少人尝到了甜头。可很多人心里犯嘀咕:戴比尔斯掌控全球近90%的钻石资源,河南怎么可能突围?


答案藏在戴比尔斯的“发家史”里。19世纪末,南非Orange River地区发现大型钻石矿脉,戴比尔斯通过武力手段霸占矿区,垄断了全球超九成的钻石资源。后来,又靠着饥饿营销和“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把天然钻石包装成爱情象征,收割了几代消费者。


中国天然钻石矿脉稀少,长期依赖西方高价进口,但面对技术封锁,中国从未退缩。从碳纤维到鱼子酱,中国制造不断创造奇迹。钻石本质是高压环境下形成的碳单质晶体,人工培育并非完全不可能。



早在1965年,我国首台铰链式六面顶压机诞生,不久便成功产出高品质人造金刚石,为培育钻石产业开了个好局。经过五十多年技术积累,2019年,“中科院种出钻石”的新闻冲上热搜第二。随后,团队选址河南,开始大规模量产攻关。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培育钻石毛坯产量近3000万克拉,其中中国产能占比超75%,是最大生产国,而河南一地为全国产能贡献八成。网友调侃:“钻石快成河南土特产了!”


不少本土商人嗅到商机,纷纷布局培育钻石品牌。从河南起家的柘光钻石凭借地缘优势迅速崛起,据其创始人透露,目前柘光在淘宝、京东及官网的关注量达80万人次,月均成交千万!



“我和老婆都很喜欢钻石。”上海某企业高管闫先生在回访中分享道,“之前刷到河南培育钻,就想给老婆定制了,她一直惦记3克拉的大钻石耳饰很久了。”


闫先生还提到:“VVS净度D色的钻石在大自然界都很少,即便有也基本进入拍卖市场了,根本买不起。但我在柘光定的这对,3EX切工加上18K金配件才不到五万,性价比是好。”


值得留意的是,在中国成功攻克培育钻石技术的前一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修订了钻石界定标准,去掉“天然”一词,把天然钻与培育钻划为同类别。这一举措让业内人士更坚信:中国有望彻底打破西方垄断,加速推动钻石行业格局重构。



面对培育钻石的强势崛起,外企指责“中国扰乱市场秩序”,在检索柘光钻石信息时,更是出现类似“中国钻石都量产了,还卖这么贵”的负面评价频现,IP属地多为美国等国家,经核查多出自外国珠宝商之口。面对十万一克拉的天然钻石滞销难题,他们企图通过抹黑中国品牌来搅乱舆论。


国信证券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中国能够大量产出3至6克拉、D级色泽(最高等级)、VVS级净度的高品质培育钻。网友想得通透:“国内像河南的柘光钻石,品质好,还有IGI认证,难道亏本卖?”



外国珠宝商焦虑的根源在于自身难保。戴比尔斯目前钻石库存巍峨,积压约146亿元,专业人士分析,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培育钻石席卷市场,消费者大多选择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如今戴比尔斯已连续两次降价,降幅在10%-25%之间,堪称史无前例。业内数据显示,培育钻石市场需求占比已从5%-10%飙升至80%-90%。在培育钻石的冲击下,天然钻石市场岌岌可危,降价似乎成了外企维持市场的唯一途径。



他们原以为中国掌握钻石技术后会低价抛售,如此即便市场格局生变,天然钻石还能凭借高价保住奢侈定位。但中国企业精准定价,直击其痛点。曾经傲慢的西方巨头,如今自食苦果。


德国Statista数据平台最新预测显示,2024年全球珠宝市场里,培育钻石销售额预计将猛增至180亿美元,市场份额或超20%。


事实上,培育钻石的崛起并非中国一家推动。早在中国培育钻石起步时,国际珠宝巨头就已提前布局。2021年,潘多拉宣布全线改用培育钻石,彻底舍弃天然钻石;施华洛世奇收购Diamagnetic品牌,高调进军培育钻石领域。


这种竞争态势,对中国钻石品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外企的深度参与会加剧行业竞争,倒逼本土品牌加速迭代升级。凭借国内强劲的产能优势,柘光等中国钻石品牌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编辑:牟玉珍


来源:日照新闻网
原标题:发现钻石陨石?重达一吨,地处中国贵州,网友:有人捡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