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朋克养生” 与 “中医复兴” 的双重浪潮下,艾灸这门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正被一群 “科技派郎中” 玩出新花样 —— 当机械臂取代艾条,当 AI 算法读懂穴位,当量子传感捕捉热力,2025 年的养生圈,正经历一场 “冰火两重天” 的技术革命。本文独家揭秘国内艾灸机器人,看他们如何用黑科技改写万亿养生市场的格局。


  1. 越疆艾灸机器人


  核心技术:在智能化技术驱动下,越疆艾灸机器人以协作机器人为核心载体,深度融合多维感知系统、高精度运动控制及物联网技术,将传统中医艾灸理疗的专家级技法转化为数字化解决方案,开创了智能化理疗服务新模式。该机器人通过自动施灸、智能弹灰、实时净烟等全流程自动化功能,突破传统人工操作的效率瓶颈与标准化难题,为艾灸行业注入创新动能。


  搭载Nova协作机器人的艾灸与按摩工作站,依托±0.05mm工业级重复定位精度与850mm超广工作半径,精准复现资深艾灸理疗师的手法技艺,确保每次服务的标准化与一致性。其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可自适应人体曲面轨迹,结合高灵敏测温传感器(检测范围10℃-90℃,误差±1℃)与精密测距模块(检测范围5cm-600cm,误差±0.5cm),实时动态调整艾柱与体表的距离及温度,在保证明火艾灸疗效的同时杜绝烫伤风险。设备配备的遥杆控制系统精度达0.3cm级,操作响应灵敏流畅,配合低于60dB的低噪运行设计,为客户营造沉浸式理疗环境。目前,该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高端养生会所、康复中心及中医诊所,不仅显著降低对专业理疗师的人力依赖,更以稳定高效的标准化服务推动行业向智能化、规模化升级。


  代表机型:B220艾灸机器⼈,专家⼿法复刻到机器⼈,经典复现五⼤古法艾灸


  


  2. 艾工坊


  核心技术:艾工坊的气动柔性关节,可模拟 “雀啄灸”“回旋灸” 等 12 种古法手法,接触压力控制精度达 ±0.1N,施灸时如太极推手般刚柔并济,腰椎施灸能随人体曲线自动 “弯腰”,确保灸头与皮肤垂直贴合。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建 “智能灸疗联合实验室”,采集国医大师施灸手法数据,建立 “黄金触感” 数据库,机械臂运动轨迹与老中医手部动作高度重合。


  代表机型:DaAi-3000 商用版,三甲医院同款,能识别 200 + 亚健康症状,远程协同灸疗有效率提升 40%。


  3. 汉医科技


  核心技术:数字孪生灸疗系统,通过 3D 建模虚拟映射人体经络,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数据生成 “灸疗热力图”,动态调整方案。接入国家级名老中医经验库,输入舌象、脉象数据,30 秒生成 “千人千方”。通过欧盟 CE 医疗认证 + ISO 13485 标准,表面温度控制<45℃,急停按钮 + APP 远程监控,专治 “恐烫星人”。其艾灸机器人2025 年入驻华西医院康复科,为肿瘤患者定制 “穴位 + 药敷” 组合方案,可缓解化疗后乏力等症状。


  


  3.  灸大夫


  核心技术:中医知识图谱 + 3000 + 临床病例库,AI 算法实现 “辨证 - 选穴 - 施灸” 全流程智能化。痛经患者输入 “经血色暗、小腹冷痛”,自动匹配关元、三阴交,艾灸温度随宫寒程度在 38-56℃动态调节。2024 年爆款 “经期调理机器人”,内置妇科专家模型,广东省中医院验证可痛经缓解,便携式设计让 “宫寒自救” 走进 10 万 + 家庭。目前已获红杉资本 1.2 亿元 B 轮融资,联手京东健康开发 “AI 问诊 + 机器人施灸” 闭环,社区康养中心入驻量超 5000 家。


  


  4.  艾博智能


  核心技术:3D 视觉 + 红外热成像融合定位,穴位识别误差≤±1.5mm,堪比针灸医师 “一摸准”;专利低温催化技术,可高效去除烟雾,让艾灸馆告别 “烟雾缭绕”。 与北京同仁堂合作定制机型,输入 “体寒 / 湿热” 体质标签,自动推荐艾柱品类(陈艾 / 药艾),提高养生门店复购率。


  


  代表机型:AIBO-M5 商用版支持 12 组穴位同步施灸,中医馆老板实测单台日服务量可达 50 人次,客单价提升。


  5.  大艾机器人


  核心技术:毫米波雷达 + 力控传感器,3 秒扫描人体轮廓,机械臂自动调整高度、角度,无论高矮胖瘦都能 “精准贴穴”;专利磁吸式艾柱更换,10 秒搞定耗材补给,告别手工换艾的烫手指风险。


  代表机型:养老院专用机型 DaAi-3000,内置 “防跌倒保护”,检测到老人晃动立即暂停,配合 “语音引导”,可让护工培训成本降低


  6.  睿尔曼智能


  核心技术:超轻量仿人机械臂(重量<3kg),可折叠设计放进 20 寸行李箱,居家、出差随用随取;手机 APP “傻瓜式” 操作,内置 20 种常见病预设方案,点击 “肩颈劳损” 即可启动 “揉按 + 悬灸” 组合技。可替换艾草胶囊设计,电加热模拟艾火温热,无明火更安全,宝妈实测 “哄睡宝宝后给自己灸 15 分钟,不呛烟不烫手”。


  


  8. 艾灸大师


  核心技术:一键启动 + 预设方案,20 种常见问题(如 “失眠”“宫寒”)一键匹配穴位与时长,初中文化老人也能操作;可替换艾片设计,单片成本<2 元,日均使用成本低于一杯奶茶。其家用款 MM-3 定价 1.5-3 万元,仅为同类产品 60%,拼多多 “万人团” 活动低至 1.2 万元,乡镇理疗馆老板直言 “买 3 台机器人 = 雇 1 个技师的年薪”。三四线城市养生馆占比 70%,搭配 “经络图贴纸” 教学,让 “AI 施灸” 走进县域市场,2025 年下沉市场覆盖率达 45%。


  9. 千域智能


  核心技术:物联网 + 门店管理系统,支持一人同时操控 5 台机器人,实时监控灸疗进度、耗材余量、故障预警;量子加密通信保障用户数据安全,连锁品牌老板可通过后台查看各门店服务数据,优化人员调度。推出 “机器人 + 耗材 + 培训” 全案服务,单店初始投入降低 30%,北京某连锁品牌引入后,单店月均服务量提升 25%,人力成本占比从 40% 降至 22%。


  10. 深圳泰艾德


  核心技术:与宝安区中医院联合研发,通过 AI 视觉识别 170 + 穴位,机械臂动态调整角度避开骨骼突起,温控精度 ±0.5℃,超温自动断电;净烟系统采用四层滤网 + 二次燃烧,烟雾净化率 98%,达到医院洁净室标准。秘密研发 “单孔腔镜艾灸探头”,未来可用于术后伤口理疗,打开微创医疗新场景。


  总结:当艾烟遇上代码,下一个爆点在哪?


  2025 年的艾灸机器人江湖,已从 “单一设备竞争” 升级为 “生态体系博弈”。但热闹背后亦有隐忧:医疗认证周期长、数据合规成本高、用户教育不足等问题,仍是中小品牌的 “任督二脉”。在“卷价格”的生死战中,真正能突出重围的,必是像越疆这类掌握全栈自研能力的硬核玩家 —— 从底层伺服系统到顶层 AI 算法,到力控传感器研发到医疗级净烟模块设计,以技术纵深构建护城河,拒绝陷入单纯的价格厮杀。当艾香与代码共舞,或许,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某位教授所言:“机器人不是要取代老中医,而是让千年智慧以更‘聪明’的方式,走进千万家。” 这,才是艾灸机器人最动人的江湖故事。


来源:日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