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星光证券发布了绿源集团控股(2451.HK)首次覆盖报告,并给出“买入”评级,根据该机构测算,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5.5/76.3/91亿元,增速为29.1%、16.5%、19.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3.04/4.67亿元,增速为68.4%、54.3%、53.6%。PE分别为14.21/9.21/5.99倍,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星光证券认为绿源集团控股成长势头强劲,2025年合理PE应为25倍,目标价12.28港元(1HKD=0.9395CNY),相比现价存在约75%的上涨空间。
绿源集团控股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的首批入局者。目前,在中国电动两轮车产业进入“质量+技术”竞争深水区的关键时点,绿源集团控股(2451.HK)正以“高端市场延伸+软硬一体+全场景出行生态”战略模式,占领行业竞争高点。这家成立于1997年,深耕电动两轮车行业二十余载的老牌企业,正通过扩充产品矩阵、“租售换修”全出行生态布局及“携生态出海”战略等多个维度构筑护城河,其战略布局有望与产业升级浪潮形成共振。
核心技术筑牢品质根基,推动两轮电动车向“耐用品”迭代
2019年,绿源集团成功研发出液冷电机技术,通过将航天级散热技术引入两轮车领域,其自主研发的液冷电机系统成功将轮毂电机寿命延长,配合数字化电池管理系统等独家核心技术,已实现核心部件10年保用的行业突破。2025年4月15日,绿源以中国两轮电动车“智造”代表身份亮相广交会,会上展出的液冷中置电机技术,峰值功率达520W,相较传统电机效率及寿命均获得显著提升。
技术领先是绿源不会被时代抛弃的坚实底气,面对智能化及信息化浪潮的冲击,绿源依托其深厚的技术积累,正通过全出行生态与软硬件一体化将构建全新技术壁垒。随着2025年新国标落地进入倒计时,行业将迎来第二轮产能出清。资料显示,此次新国标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和技术标准,将持续引导中国电动车行业规范化发展,而绿源重庆智能制造基地的投产,将充分匹配增量市场需求,重庆基地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同时地处西南交通枢纽,其生产成本及物流成本较中小厂商形成显著成本剪刀差,在新旧国标切换的窗口期,将加速头部虹吸效应的显现。
LYVA品牌十年砺剑,进军电助力车广阔蓝海
LYVA的成长轨迹暗合中国制造高端化转型的时代脉搏。早在2015年,绿源已组建LYVA项目组,专攻欧美、东南亚高端市场,逐渐积累起对电助力车细分市场的深度认知;2022年品牌独立运营后,LYVA快速在46国市场开展销售与合作,攻克中置电机技术难题,成功验证了中国智造的高端化可能性;2024年LYVA正式启动国内高端市场,旗下品牌定价在5000至20000元不等,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公司传统业务,有望打开公司业绩增长天花板。值得关注的是,LYVA此次推广将通过新老渠道全面发力,一方面依托母品牌1.2万家传统门店实行“店中店”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展会、骑行等线下营销活动进行推广,除此之外还计划通过政府合作以及景区试点等方式发力,结合渠道复用策略有望大大降低获客成本,全面激活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生态重构,从硬件制造商转型出行方案商
作为公司“硬件+软件+服务”的全链条布局中的关键一环,绿源集团于2025年正式推出全新独立生态服务品牌“源行者”,以“租售换修”模式全方位服务用户出行。这一布局不仅标志着公司从单一硬件制造商向“出行服务运营商”的蜕变,更在行业成功构建“车+电+服务”的完整商业闭环。而在充电领域,绿源已与嘟嘟换电达成战略合作,成功构建“无限续航”的出行生态。相比于传统充电模式,绿源不仅通过整合BMS物联系统、云端能源管理平台及高密度换电网络实现轻松换电,同时将单次换电成本降至“1毛钱1公里”,用户年均充电成本压缩500元以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实惠的换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