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洼路变为舒心路,让出行不再“囧途”;家门口建起充电桩,彻底消除飞线充电隐患;空闲地变身邻里“小游园”,有了休闲好去处……去年以来,南城县立足实际,聚焦城市基础设施老旧、公共空间不足、生活环境欠佳等群众反映的急难小事,持续推进城市“微配套”“微改造”,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滨水公园二期道路破损严重、坑洼难行问题,该县按照“微改造”要求,启动滨水公园二期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对破损路面进行修补,加快人行道改造,并科学组织施工,保障了市民安全便捷出行。
针对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低的问题,该县对城区生活污水管网全面“把脉问诊”,消除“梗阻”,大力推进雨污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针对电动车“飞线充电”问题,该县不断优化电动车停车位划线,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按照“先重点区域,后一般区域”的原则,分步推进智能充电桩安装覆盖,先后在宏鑫小区、才子家园小区等老旧小区统一规划建设充电桩,满足居民充电基本需求。
针对家门口休闲场地少、健身难的问题,该县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口袋公园”、小游园和小微绿地,一个个绿色小游园在百姓家门口应运而生,成为城市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
“不搞大拆大建,通过点线面局部‘微整手术’完善城市功能品质,让群众生活更便利。”县城管局负责人饶星表示。
“小切口”做好百姓事,“微配套”“微改造”解决城市品质提升大难题。南城县把民生作为城市建设的“指挥棒”,将市民关注的市容改善、雨污分流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抓在手上,有针对性地实施背街小巷改造、污水处理等一批城市“微配套”“微改造”项目,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2024年,该县清理“飞线充电”、违规停放电动车379辆;投入390万元推进无物业小区、老旧小区、自建房集中区域以及公共场所改造,建设停车棚340个,提供电动车充电端口5400个;新改建雨污管道25公里以上,确保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在45%以上;新建小游园3个,提质改造背街小巷9条,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逐步提升。(彭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