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智能时代,新奥以“理正”理念为驱动,全力打造企业智能体,且不断开展组织创新活动。对此,《哈佛商业评论》专门报道了新奥在智能化转型中的组织创新实践。
企业智能体,一个全新的组织创新方案
随着智能化转型和组织变革的逐步深入,新奥越发体会到,要让客户的需求和员工的自驱创值合为一体,支持员工更好地自主获客、共创共享,关键在于“能力”,要满足客户“能力平权”和伙伴“能力平等”的需求,必须依靠智能:业务能力智能化和组织能力智能化必须结合在一起来思考。为此,新奥开创性地构画了智能时代的组织形式:打造企业智能体。
企业智能体是理正和客创一体理念的落地载体。在组织当中,与人工智能领域当前流行的“智能体”(Agent)不尽相同,企业智能体并不是单个封装的自主感知、决策、行动系统。在新奥看来,智能时代应该建立的组织当中,根据员工为满足客户的需求所承担的工作(而不是岗位或者头衔)将其定义为一个“角色”,每个角色是客户需要的能力和企业提供的能力的结合体,企业智能体就是企业的各角色之间(业务角色、理正角色),按照规则用一定的“角色模型”联接起来的角色智能群体。
当代西方的自组织管理模式学说之一合弄制,也曾提出用“角色”来定义组织里的人、权利和工作职责,从而把组织变成带有更大自主性质的多个“圈子”;但是合弄制的核心思想是以工作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是以企业自我的视角不是以客户的视角来定义角色。新奥提出的企业智能体组织形式彻底重构了底层逻辑:它是客户需求和员工能力的结合,没有客户就没有角色,是需供一体的思维。
在企业智能体中,原来信息化时代线性的流程性组织关系,变成一个类似人工智能算法的“模型”。“模型”中包括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目标所需要的所有能力:把事干成、干好所用的知识、方法、技巧、资源、规则等等的综合;围绕客户需要的能力,一线员工可以随时调用智能产品中的能力,特别是公司的授权和基础能力已预置在智能产品当中,让信息链条和决策链条最短化,使得他们得以成为一个个权责利统一的“超级个体”,而非淹没在走流程的泥潭中。
企业智能体的组织模式进一步深化了理正理念的“激发”而非“管控”理念:它的关注点在于网状连接、深度协作、相互赋能的角色群体,而非线性的工作流程;其生产过程是面向客户、自下而上的涌现,而非远离客户、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企业智能体中一线员工是主动发起者,而信息化组织中员工只是流程的被动执行者。依托智能化技术底座,把大企业的实力(产业最佳实践等能力和资源优势)与小企业的优势(高效灵活)结合起来,它为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成长之梦、大企业“做小做轻”的敏捷之梦,提供了颠覆传统信息化弊端的组织创新的解决方案。
理正-赋能-自驱-生态,新奥在智能化转型与实践中,从理念、到手段、到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激发人、解放人、释放人的能力最大化地创造价值,让整个智能时代成就每个人,而不是让人成为数据、智能技术的“奴役”。可以说,“理正”理念体系从产生到不断地发展背后,都深刻地体现了创始人及这家企业底层深厚的人本主义思想。
新奥的智能化转型案例,近年来罕见地将智能技术底层逻辑与产品有机融入组织创新的全过程。这对身处智能浪潮中的企业,特别是面临转型选择的传统产业,具有广泛参考价值。随着企业智能体能力的不断沉淀与展现,内部考核逻辑、产业赋能模式及对外盈利模式均需相应调整。这些新问题既是新奥面临的考验,也是其发展的新动力。企业智能体有望从新奥的先行先试中汲取经验,逐步推广到更宽广的行业领域和更多样的企业类型,为智能化时代的组织革新贡献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