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量事关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相较于水、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长期性等特点,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看不见的敌人”。
如何破解治土困局?衡水注重顶层设计,从完善体制机制、污染源头防控、隐患排查监测、信息化治理修复等方面综合施策,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一次次重拳出击、一项项创新举措,守护湖城一方净土,为绿色生态画卷增色。
截至目前,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地下水国控点Ⅴ类水比例25%,考核达标;新增完成385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年度任务完成率124.6%,超额完成年度省定任务;新增完成95个村庄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度任务完成率90.5%。
八月的湖城大地,处处绿意盎然。在故城县房庄镇董学村,思源河的一湾碧水清澈见底,周围绿树葱茏,老人们在河边闲谈,小孩们在荫凉下玩闹,一幅和美的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过去这里的水是生活污水,经过‘灰水就地利用/黑水转运+资源化利用’分质处理,现在‘废’水变成了清亮亮的‘肥’水,附近村子的绿化灌溉全靠它,这里也成了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地方。”董学村村民们纷纷说道。
目前,故城县正积极实行“灰水就地利用/黑水转运+资源化利用”分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新模式,破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2023年底,这一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作为全省唯一,入选2023年生态环境部《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并向全国推广。
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打好组合拳,形成联动效应。
衡水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督促企业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依法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对发现的隐患问题,限期整改,从源头防控土壤污染风险。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建立了农村坑塘(沟渠)监管清单8838处,加强日常巡查监管,推动农村黑臭水体遏制增量、消除存量。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科学确定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实行“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截至目前,累计完成2572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
与此同时,衡水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围绕无废小区、无废学校、无废机关、无废集贸市场开展“国际无废日”宣传活动。摸底形成2024年“无废城市”建设储备项目清单,并持续动态更新。
“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向纵深,关键在处理和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在“持续和深入”上下更大功夫,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确保我市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摄影:陈月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