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与衡水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在桃城区法帖博物馆内,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帖拓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广民手拿刻刀,正将一幅白鹭图案雕刻在木板上,一刀刀刻下去。不多时,一只白鹭跃然木板之上,栩栩如生。一年多来,李广民已经雕刻了近50幅以衡水湖元素为题材的雕版作品,他说,希望通过这些雕版作品,让更多游客感受到衡水湖的魅力。



“你看,这是白鹭,这是荷花……”李广民指着桌案上厚厚的一摞雕版作品介绍起来。只见一块块雕版作品上,刻着各式各样的精美图案,有锦鲤戏水、莲叶荷花,亦有彩云仙鹤、觅食白鹭等。李广民告诉记者,随着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步伐的不断加快,衡水湖元素成了衡水“顶流”,这也让他萌生了制作衡水湖元素雕版的想法。


为此,李广民广泛搜集大量衡水湖元素图片,并不断到衡水湖采风、拍摄照片,利用闲暇时间,裁版、誊写、描画、刻版,一幅幅展现衡水湖魅力的雕版作品逐渐成形。李广民想象着:“这些拓印下来的作品,如果可以作为文创产品让游客带走留作纪念,一定很有意义!”


  

衡水法帖又名“阎庄法帖”,是运用刀具在器物或板材上篆刻文字或图案,再利用纸和墨进行传拓的一种古老传统工艺。一件作品的完成要用到打刷、木槌、扫刷、引墨板、拓包等多种工具,常用冲、切、挑等雕刻手法,经过闷纸、上纸、封边、拓印、选材、上版、雕版、装帧等十几道工序。衡水法帖始于明代永乐年间,鼎盛于清代乾隆时期,已有约500年的历史。鼎盛时期,仅北京琉璃厂就有阎庄法帖店10余家,如著名的怡墨堂、墨宝斋、润竹斋等,可谓享誉京城。

  

1990年,一直喜爱书法和拓印技艺的李广民对阎庄600多年的雕版传拓技艺感到无比的惊诧和敬仰,随后拜师阎庄老艺人阎长浩。追随闫长浩进行系统挖掘整理期间,他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博采众长,不断揣摩,并结合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并恢复了明代以前的擦拓技法,并将擦拓技法与捶拓技法相互融合,受到了业内一致的赞许。精益求精的他,亲历传拓过程中传统工具使用时的笨拙,经过多次对使用工具的改良优化,使之在随心顺手之余,可以更好地再现器物的原貌和神韵。2011年,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李广民告诉记者,跳出“阎庄法帖”传统的创作素材,希望可以把非遗创新性地用在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上,发挥非遗传统技艺的魅力,助推衡水湖创建工作。他也会继续用心雕刻更多衡水湖元素的雕版作品,展示衡水湖的秀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