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至,夏收忙。6月6日上午,伴随着农机的轰隆声,多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驶入成安县成安镇南鱼口村俊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麦田,河北省小麦机收作业正式拉开序幕。


“小麦籽粒饱满,还透亮,今年丰收没问题。”农田里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这背后除了好的种质资源之外,还在于“地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河北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自3月初开始,保定市开展打击违法违规用地“春雷行动”专项整治;去年11月份,玉田县在河北省率先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目前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田长制体系;近年来,黄骅市围绕“田、土、水、路、电、技、管”综合配套,逐步形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格局;辛集市新垒头镇的马兰农场通过施有机肥、免耕播种、深松深翻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病虫害……河北各地开展的耕地保护专项行动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探索实践,令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为扎紧“粮袋子”奠定了坚实基础,奏响了把每一寸耕地守护好、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沃土的“共鸣曲”。



河北农机会战“三夏”。资料图


粮食安全的关键在耕地质量。河北省出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指出,到2025年,全省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064万亩,改造提升已建高标准农田491万亩,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526万亩,新增粮食产能21亿斤以上。到2030年,再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541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20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67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11万亩,新增粮食产能32亿斤以上。把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到2030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20万亩。


河北是农业大省,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就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严防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此外,协调好“用地”与“养地”的辩证关系,积极推广机械化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保护性耕作和科学用水用肥用药技术及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也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


耕地,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国家战略。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河北正向着丰产丰收昂首前进。

来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