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开水龙头就有水,现在吃水真方便!水质也有保障,吃水放心多啦!”7月15日,在武强县街关镇新合村,村民杜妹珍一边用自家清澈的自来水洗菜,一边高兴地说。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衡水市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建设,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8084万立方米,解决了部分地区饮水水质含氟量高的问题。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13个县市区均已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了江水村村通。


近年来,衡水市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用足用好长江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乡村振兴发展和脱贫攻坚成效的大事要事来抓。2016年以来,我市累计争取省级以上压采专项资金16.6亿元,并积极自筹资金,用于实施水源置换项目。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分期实施”原则,将全市332.21万农村人口全部纳入生活水源置换范畴,因地制宜采取联网、配套、改造等方式,综合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创造符合现实条件、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建设模式。饶阳、武强、冀州、滨湖新区、深州等南水北调地表水厂供水能力能够满足农村饮用水需求的,实施地表水厂和农村水厂连通工程,利用原有农村供水管网将江水送至用水户;桃城、枣强、阜城、武邑、景县、故城、安平、高新区等南水北调地表水厂供水能力不足的,新建、扩建水厂并连通管网,安装水处理设备,把江水净化消毒处理后送至用水户。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市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协调调度,严格质量与进度管理,确保按时完工、尽快投用。今年以来,市水利局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积极帮助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难题。各县市区自我加压,积极跑办影响施工的各项手续,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2020年,我市编制完成《衡水市全域江水置换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全域江水置换。同时建立农村供水保障体系机制,出台《衡水市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健全工程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各县市区均设立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专管机构,强化工程运行管理和供水服务;构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监督机制,向社会公布农村饮水监督电话和举报邮箱,实行管理单位、责任人、供水服务电话“三个公开”,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实施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项目后,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都解决了。”在北控(武强)水务有限公司,运行经理郑治海正带领工作人员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他向记者介绍,从长江水引入水厂,到清洁的自来水流出,要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步骤,每个步骤工作人员都严肃认真对待。“我县各村每年将进行两次末梢水水质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农村群众喝上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据了解,2021年3月开始,武强县八个水厂水源逐步切换为长江水,今年6月底,全县238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江水切换,同时农村生活地下取水井全部关停。为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护,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武强县基本建立了集中统一管理的专业化管护机构,围绕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等四项安全指标,明确供水时间、供水次数等具体供水服务标准。同时建立健全了生产运行、水质检验、供水设施巡检、维修护养、计量收费、安全生产、卫生防护、档案管理、消毒等制度,保障供水工程正常运行。



说到现在用上的自来水,枣强县张秀屯镇张秀屯村村民刘安梅喜笑颜开,侃侃而谈,“现在24小时有水,而且直接通厨房、卫生间,跟城市没区别!”刘安梅告诉记者,在过去,他们靠村里吃水井,一周才能接一次水,很不方便,而且苦井水含氟髙,水垢多,全家人都是大黄牙,“现在好了,用水方便省心多了,经过处理后的水水质也好了,吃着也放心。”据悉,枣强县2016年率先在全省实行户户通江水工程,建成农村综合性供水总厂,组建了枣强县惠泽水务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向全县553个行政村,统一24小时供应长江水,统一收费价格,统一水质检测,统一管理农村原水厂,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彻底解决了全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问题。还制订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应急预案和方案,定期对水质进行常规检测,加大管网巡查力度,预防供水工程破坏,保证全县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饮水安全事关农村稳定和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被列为今年省、市20件民生工程、民生实事之一,市水利局‘学史力行 为民解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衡水市水利局副局长邢雅兰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指导村内管网存在问题的县市区提升改造村内供水管网,各县市区充实人员定期巡查维修管网线路,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和管护水平,让每一位群众喝上干净卫生的长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