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90年代末,“现在的孩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类似的形容,已经数不清听过多少遍,有人做过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隔10年就有一批中国年轻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这不难理解,互联网迅速发展,年轻人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越来越多元,很可能与父母辈不在同一“频道”;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也为“小皇帝”“小公主”等说法提供了所谓的“论据”。


不得不承认,纷繁的景观世界与泥沙俱下的亚文化的确考验着我们这一代青年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定力”,但我们有榜样、有方向,因此并不迷茫,更不会“垮掉”。


还记得一年前这个时候,“17年前世界守护90后,17年后90后守护世界”的声音感动世界,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中,90后、00后约占1/3;在脱贫攻坚战中,“黄文秀们”同样谱写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从那时起,好像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原来90后、00后不只会低着头看价值不菲的手机,或是穿着靓丽的衣服、提着名牌包包,他们也可以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勇敢、拼搏、能吃苦。



2020年千里驰援武汉的河北护士肖思孟,为了安全,剪去了一头长发。


如今,曾亲眼见证的“新闻”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为'垮掉的一代'正名”,而是转化为一种精神基因,激励着越来越多的90后,甚至00后、10后……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则表示,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无数先贤志士早已把爱国、奉献的精神注入到了自己的血脉当中。


这就是历史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共振。德布雷在《媒介学引论》中指出,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有纵向的传承,正如所有的长大都不是一夜之间,一朵朵浪花的成长汇成时代的浪潮,而潮头生长出的是更年轻的浪花。这就是铭记的力量、传承的力量、历史的力量。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今年的青年节有些特殊,恰逢建党100周年。从建国一代、改革一代到今天,吾辈青年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强国一代”。做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屏蔽周遭纷扰、抵抗信念腐蚀的密码,就藏在这100年的岁月积淀中。小时候,我们为刘胡兰、黄继光、焦裕禄、王进喜而泪流满面,那一滴滴眼泪都流到了心底,滋养着那粒叫做“信仰”的种子。


当时代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手中,也许曾被批“精致利己”,也许被诟病内卷、被指责佛系,但在我身边,有的同学在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资源与高年薪的工作,去往自己的家乡或者其他偏远的地方,希望能在乡村振兴中写下自己的一笔;有的同学把“科研报国”作为了自己的理想,愿“坐得十年板凳冷”,为国家突破“卡脖子”技术作出努力;也有很多同学,在平凡中步伐坚定,在无闻中砥砺前行……


无论世界如何发展,无论哪一代人,锚住的都是同样的精神坐标,那是无数先行者用百年的时间镕铸而成的,这坐标,会在一代代青年人“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的实践中不断延续下去。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