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分类标准、开展示范创建、落实源头减量措施、完善分类运输系统、推动群众习惯养成……日前,记者从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获悉,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我市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因地制宜、科学管理、持续用力,为人民群众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明确标准,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参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19095-2019),我市对垃圾收集设施设置统一规范、清晰醒目的分类标志,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标准进行生活垃圾分类,依次按照红、蓝、绿、黑四种颜色分别标识垃圾投放设施。此外,今年我市还将建成一座有害垃圾贮存点。



示范引领,由点带面全面推行。今年,我市将继续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在对已创建示范片区提质升级基础上,新增桃城区路北街道办事处、冀州区湖滨社区所属片区两个示范片区创建任务。同时,城市大型商超、文化体育活动场馆、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将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实施范围。


源头控制,系统落实减量措施。我市坚持从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系统推进垃圾减量化工作。在生产环节,鼓励企业对产品进行生态设计,提高产品可回收性;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绿色包装技术标准,生产可循环的包装材料,并在产品包装上设置醒目的垃圾分类标识,推动产品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在流通环节,督促乳品、饮料、酿酒等企业通过销售渠道建立本企业产品包装物回收机制,深入推进邮政快递业包装袋和封装胶带专项整治,提高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在消费环节,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推广无纸化绿色办公,鼓励使用再生纸制品;督促餐饮、住宿等行业在保证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符合卫生标准的前提下,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在餐饮经营单位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引导消费者适量消费,减少餐厨垃圾增量。



补齐短板,完善分类运输系统。为解决生活垃圾“混装混运”问题,我市将建立健全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运输网络,对所有收集、运输车辆分类喷涂相应标识,加装监控设备和卫星定位装置,纳入属地环卫车辆信息化监管。逐步推行“车载桶装、换桶直运”等密闭、高效的厨余垃圾运输系统,鼓励厨余垃圾采取车辆直运模式,直接从居住区等前端运至处理企业,减少装车运输过程中的“抛洒滴漏”。


加强宣传,推动群众习惯养成。通过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在黄金时段和显著位置播放公益广告,在公共场所、户外和交通工具的各类电子屏循环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并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进公园、进家庭“七进”活动,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