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牛年春节,因着疫情而变得有些特别。不管在哪里过年,以何种方式过年,您是否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年味?是否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春节假期,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聆听了他们的心声。

 

市民朱淋:“回家有回家的温暖,就地过年也有触手可及的幸福。”


 

朱淋是辽宁抚顺人,中建三局集团衡水哈院南部新院区项目总工程师。自2017年10月来到衡水,一直驻守在哈院南部新院区项目部。今年是他来到衡水的第5个年头,却是在衡水度过的第1个春节。


为服从疫情防控大局,很多在衡水工作的外乡人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主动留在衡水过年,朱淋便是其中一位。没有回家过年,但与项目部的2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事一块团圆,他感觉很温馨也很热闹。



除夕当天,与同事们一起打扫卫生、贴春联,为农民工工友送温暖,在相关单位组织下,与其他在衡工作的外地青年欢聚一堂,包饺子、演节目、看春晚,在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中共同守岁,迎接新春。大年初一,与项目部同事一起升国旗、到影院看电影,身处异乡,朱淋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快乐。



“这顿特别的年夜饭,令人难忘。这个特殊的春节,也很温暖!”在朱淋看来,回家有回家的温暖,就地过年也有触手可及的幸福。“年前,衡水团市委的领导专程来到我们项目部,送上关怀和新春大礼包,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朱淋说,有爱的地方就是家,送来慰问的领导和志愿者,以及留守在项目的领导和同事们,都是他的“家人”。

 

市民李娜:“有爱,在哪里都是团圆。”


 

家近在咫尺,却只能与亲人“线上团圆”,李娜的这个春节,也很特殊。


李娜,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也是衡水支援石家庄医疗救治队队员。大年三十下午,完成当地救治任务后的他们,返回家乡。因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集中修整,才能与家人真正团聚,李娜依照规定住在酒店。


“不能与家人团聚,都是暂时的,我们的努力能换来大家平安祥和的春节,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李娜笑言她能“耐得住寂寞”,而且觉得“挺幸福”。因为酒店服务热情细致周到,一日三餐直接送上门;回到衡水时,卫健部门领导第一时间给医疗队送上了问候和关怀;家人几乎天天就在电话中表达惦念和叮咛,亲友、同事、患者也隔空送上关心和祝福……

除夕晚上,吃着酒店提供的热腾腾的饺子,看着喜庆的春晚,与父母、儿子视频问候拜年,体味着别样团圆的李娜感慨道,“有爱,在哪里都是团圆。”她说,从进入急诊科的那刻起,几乎每年除夕、春节,她都在单位度过,早就习惯了。“别人过年是过节,我们过年就是闯关。牺牲小家的团圆,守护大家的安康,这是我们的责任。”


虽然处在休整期,但李娜并没有闲着。整理援石期间的工作日志,制作幻灯片,等回到单位与同事交流分享;为打电话求助的患者协调就医、住院事宜;回访出院患者,为其提供健康指导。她惦记着患者,患者也惦记着她。“李大夫,过年好!”“李大夫,春节快乐!多注意休息!”春节期间,不少患者发来短信或打来电话,表达谢意、送来问候或祝福,让李娜的这个春节充满了暖暖的感动。

 

市民张磊:“守着爸妈,春节就有温暖和圆满。”


 

“一家人齐动手做的团圆饭,满满的幸福味道!”大年初四中午,市民张磊迫不及待地将一大桌子饭菜“晒”到了朋友圈。


张磊姐弟5人,都已成家有子。每年初四,是他们聚到父母身边吃团圆饭的日子。往年,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难以聚齐。但今年一大家子20口人,竟难得地齐聚一堂,共享大团圆。今年,5个子女每人都准备了自己的拿手菜,厨房、餐厅间,穿梭忙碌。客厅内,年幼的孩子们嬉戏玩闹,好不快乐。中午时分,大家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笑谈过去一年的收获和喜事,诉说着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和无限期盼,一家人喜气洋洋,其乐融融……


经历过严峻疫情的人,对于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每一次团圆也倍加重视。张磊说:“以前觉得,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经历疫情之后,觉得一家人能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就很开心,切菜、摆盘、铺桌再繁琐,也会在和家人一起准备的过程中变得幸福。”对于子女来说,随着年龄渐长,就越发珍惜和父母相聚在一起的时光。如今,他们姐弟几人心中最牵挂的就是两位老人,过节都争取聚在身边哄他们开心。在张磊看来,儿时最大的快乐,是除夕夜围在锅边,等待妈妈准备一堆吃不完的食物,通宵不眠地守岁;如今最大的幸福,是人生中每一个重要时刻都陪在父母身边。而对于70岁的父母来说,儿女孝顺,子孙绕膝,过节一家人热热闹闹、平平安安在一起,就是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