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剧场,云上看大戏……近日,市民李进国一有空闲时间,就拿起手机打开衡水“政府采购、送戏下乡”文化惠民“云演出”活动回放,跟着《卖妙郎》学唱起来。自打衡水市文化惠民“云演出”启动以来,李进国就成了这项活动的特杆儿“粉丝”。他说:“以前看演出,时间上可能不方便,或者距离比较远,可是现在通过‘云演出’,俺们这些老戏迷可以随时随地看演出了,真是过足了戏瘾!”


“云演出”受欢迎 市民成铁粉儿 



今年春天,受疫情影响,衡水河北梆子剧团和衡水评剧团所有演出活动暂时取消。复工复产后,为保证疫情期间,惠民演出不断档,两团开展了“云演出”活动,并积极编排曲目,通过在单位公众号平台、直播平台继续为百姓演出。比起过去去现场看演出,“云演出”的形式更方便,更随意,市民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观看,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和欢迎。如今,许多市民像李进国一样,已经变身成了两团“云演出”的“铁粉儿”。


衡水市“政府采购、送戏下乡”活动由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衡水市河北梆子剧团、衡水市评剧团承办,利用网络载体、社交媒体及音视频互动平台开展文化惠民演出。针对线上演出的形式,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出了新要求,按照原定的演出任务,有序制定每个县市区的专场主题演出,介绍每个县市区的风土人情。线上演出采取现场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录播制成U盘,发到各县市区,由各县市区文化部门组织村民观看,对演出效果进行打分。线上直播的方式拉近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感。


演出时间分别是每天下午3时和晚上7时半,演出时长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幕间由主持人对戏曲内容、戏曲知识进行讲解,观众不仅可以看到乐队的伴奏场景,还可以见到化妆、服装、布景、道具等难得一见的后台工作。据市文旅局艺术科工作人员介绍,为保证线上演出的演出效果,市文旅局最终把观看、点赞人数纳入考核范围,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场次审批制度。


两团用心编排 曲目好戏连台



接到演出任务后,衡水市评剧团和衡水市河北梆子剧团立刻紧急布置,将排练室改造成演播厅,室内做了隔音处理,划分了演出区、伴奏区、录像区、直播转播区4大板块区域。安装了灯光、音响、主题加地域风貌的写真喷绘背景。制作了假台口配以正能量的文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舞台。乐队人员统一着装,整齐划一。简单的排练室华丽转身变成了现在的演播大厅。为直播需要,演播室还装了2部专业录像机,2部直播手机,并配有1部照相机,每部机器都有专人管理。工作人员还将录像后期剪辑,添加字幕、配图,形成专业的演出作品分期录播,扩大收看群体。每次演出结束后,工作人员们都要加班整理、制作到深夜。


线上直播的剧目都是剧团精挑细选,精心排练的经典剧目。市评剧团演出的经典剧目有《花为媒》、《卖妙郎》、《秦香莲》等,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出的剧目有《雏凤凌空》、《双错遗恨》等。看似简单的线上演出,比现场演出所需要的演职员更多、更复杂、工作量更大。每场演出大约60人左右,后勤、后期制作等大约占总人数1/3。为保证演出效果,剧团人员每天上午早早就到演播厅对当天要演出的剧目进行排练。炎炎夏日,30多摄氏度的天气再加上演播室灯光照射,汗水浸湿了演员们的衣襟,但丝毫不影响演员们的演出热情。每天演出结束后,还需要整理好服装道具,下班回家时已是深夜,演员们尽职尽责,不辞辛苦,没有一丝懈怠。演出结束后,剧团人员还要将纸质版材料、视频材料、图片材料及自媒体等观看观众点击率截图,统一整理,达到字频相同,形成完善的文件、留存与汇报。              


云上获赞135万  将完善形式推出更多更好曲目    


7月30日,衡水“政府采购、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云演出”首场演出举行,衡水市评剧团演出了经典剧目《卖妙郎》,并通过在快手、抖音等平台线上直播,收到广大市民好评;8月2日,衡水市河北梆子剧团开启了今年“政府采购、送戏下乡”活动的首场演出——《花甲颂》,以在快手平台进行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直播,精彩剧目同样获得观众纷纷点赞和留言……截至目前,衡水市河北梆子剧团共演出 61 场,观看15万余人次,观众点赞60余万,衡水市评剧团共演出56场,观看20万余人次,观众点赞 75余万,合计点赞量达到135万。


观众的喜爱也为剧团继续以多种形式开展“政府采购、送戏下乡”活动打下了基础,下一步,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继续深入到剧团演出现场,及时掌握演出动态,听取一线演职人员、观众的意见,及时调整演出内容、形式、时段等,提高直播、录播质量,切实安排好演出场次,讲更多更好的曲目送到群众身边。


记者 杜俊颖 通讯员 嵇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