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衡水市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石秋林和同事们在武汉市瑞安楚天酒店休整,继续研究新冠肺炎诊疗第七版方案和重症治疗第三版方案。他们已结束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支援,准备投入下一阶段工作。


石秋林是位有11年党龄的“老党员”,1988年生,2015年硕士毕业后到衡水市人民医院工作,现为心外科主治医师。2月21日,他和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市四院、故城县医院、饶阳县人民医院的另外9位医生,作为河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来到武汉。


这批河北医疗队员共175人。经过短暂培训后,包括衡水医疗队10名队员在内的27名医生整建制接管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南医院)29病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家医院被分为8个病区,每个病区60张床位,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7名河北医生分为5个小组,1组专门负责数据上报,4组医生轮流值守,负责诊疗。



石秋林介绍,这家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病人以江夏区的为主。“比较危重的是第一代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长,病危的五六个,病重的七八个。其他的病人周转较快,有的两周左右就能出院。”石秋林说,到了后期,病人治愈率很高,出院把控也更加严格,“按照第七版诊疗方案,加做IgM和IgG联合抗体检测,至少连续两次核酸阴性加IgM抗体阴性才可出院。出院后,患者基本没有复阳的。”


问诊、查体是医生最熟悉不过的工作流程。然而,穿戴好层层防护用具后,石秋林发现,完成日常基本工作所用精力要比平时多2到3倍。“给病人做CPR(心肺复苏)非常耗费体力,抢救新冠肺炎患者更是大大增加暴露的风险,但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石秋林印象最深的病患是一位99岁的老奶奶。


第一次接班时,石秋林就注意到,这位老人是隔离病房最危重的患者。“新冠肺炎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Ⅱ型糖尿病、脑梗死后遗症、脑萎缩等。”交班的胡主任对石秋林说,老人状况很不好,各项指标几乎没有正常的,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已是终末期,已经和家属沟通好……老人的孩子们,有的也确诊新冠肺炎,在医院接受治疗。


石秋林不想放弃,与医疗队领导商量后,为老人调整了专属治疗方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严格根据出入量补液、利尿,采取平衡心脏和肾脏功能、充分保证热量和能量供应平衡等一系列措施。


“换成经鼻高流量吸氧,老人血氧很快升到93%。但她不配合,也可能是不适应,总是自己拔导管。我们就一遍遍给她带上……”慢慢地,老人能配合的时间越来越长。 


第二天早上查房时,石秋林看到老人的饭摆在床头,一点儿没动——护工人手不足,没顾上给老人喂饭。


“我是主管医生,我来喂吧。张嘴,慢慢来,嚼一嚼,咽下去……也不知道老人能不能听懂,不过看到她咽下去了,心里十分安慰,接着再来一口。”战友怕石秋林感染,贴心地为他加了一层面屏。


出了病房,值班护士给石秋林竖起了大拇指,说中午我来喂,晚上下班你再过来。晚上石秋林来时,下一班的护士已经喂老人吃过饭了。“当时觉得心里特别温暖。”


经过几天精心治疗,老人的情况一度好转,各项指标有所改善。石秋林看到了希望。“我们医疗队的战友特意查看了老人的出生日期,商量着等病情缓解一起为她庆百岁生日。”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来。


石秋林清楚记得,3月7日那天是他的夜班,接班查完房,有8名患者同时进病区办理入院手续。高密度高强度的工作刚刚告一段落,对讲机中传来护士急切的呼叫:石医生,X床病人紧急抢救!


石秋林心里咯噔一下,是那位老奶奶。


第一时间赶到床边,立即开展心肺复苏,“敢死队小组”很快完成气管插管,不停地给抢救药物。10分钟过去,半小时过去,1小时过去……石秋林的内层衣服早已湿透,汗水沿着防护服内面往下流。那时,老人的家属已经在电话里明确表示,停止抢救,并对石秋林他们的努力表达了谢意。“最终,奶奶还是走了,很安详。我们真的尽力了。”


惊心动魄的抢救,脚不沾地的忙碌,就是石秋林这多半个月来的工作常态。


3月14日,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9病区的轻症患者出院,重症患者转到雷神山医院。石秋林和同事们顺利完成工作交接,作为最后一批撤出的医疗队员,结束这一阶段的支援任务。很快,这家医院将恢复正常接诊。


石秋林说,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是彭银华医生曾经工作的地方。彭银华为抗击疫情推迟婚期,在一线忘我工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经抢救无效,2月20日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29病区收治了彭医生同期感染的3位同事,两位医生,一位护士长。“我们交班的时候,他们三人都治愈出院了。护士长病情最重,两位医生出院要早一些。”



回顾前一阶段工作,石秋林发现自己在河北省第八批医疗队中取得了好几个第一:


第一个熟悉病区医嘱和病历系统;


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


第一组完成12小时值班;


第一个独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第一个为患者进行有创操作(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和心包穿刺引流);


第一个得到患者认可夸奖……


“我们不是对病毒自然免疫的钢铁之躯,也会紧张恐惧,但不会退缩,更不能被打倒。我们都是平凡人,如同天空中的繁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然而,千百万颗星星一同闪耀,便是最美的夜空……”石秋林说,这次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经历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