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奇在整理藏品。张兆丹 摄


他收藏着珍贵的衡水历史记忆




1963年衡水洪水视频资料。


1985年,李建奇在长春出差时花400多元买了一台熊猫牌留声机,随后在安平百货公司花65元买了自己第一张邓丽君的黑胶唱片《小城故事》。“当时工人工资每月才五六十元,一般人是舍不得买的。”此后,他开始陆续购买录音机、留声机等,“主要用于自己欣赏。那时还没有条件买电影设备和影片,也买不到。”


1992年到广东之后,李建奇接触到电影放映机,也正式步入收藏领域。他走遍全国各地,北京、天津、上海、青海……一边拓展丝网生意,一边进行专业收藏,逛遍了各地的古玩市场,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一是喜欢,第二是发现自己的藏品在升值。当时想,存钱也存不住,不如搞收藏,也是一种投资。”光邓丽君的唱片,李建奇就买了几百张。他收藏有各个年代种类繁多的电影放映机,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道彩色,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其中一部德国产无声放映机已成珍品。此外,他还有台上世纪40年代瑞士生产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宝莱克斯8mm电影摄像机。


随着藏品增多,李建奇萌生了日后开博物馆的想法,对藏品入手环节更为用心,每个品种、系列,都开始有意识地从最初的源头寻找。


“比如留声机,我就想办法找最早的、各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以及那些品质好的。”留声机是爱迪生1877年发明的,有盒式、台式大喇叭、立式、柜式等。这些种类,李建奇的收藏中几乎都有。其中有两台非常珍贵,均为美国制造。


蜡筒留声机。张兆丹 摄


一台是最早量产的蜡筒留声机,造型别致,是哥伦比亚公司生产的,已经有120年的历史,现在还能播放。李建奇说,这台机子是从北京一个收藏家手中买过来的。“国内非常少见,很少有保存这么完好的了。”


另一台,是美国维克多台式大喇叭留声机。2008年左右,李建奇去上海送货时在城隍庙一家旧货店看到这台机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完美,所有配件都是原装的,比较少见。可那次带的钱不够,没买成。过了几个月,我又去上海,送货结账后再去,人家说卖了。感觉很后悔,就跟人家说,能不能找一找卖到了哪里。后来打听到买主,沟通几次,我又加了些钱才买下来。”维克多曾是全球最大的留声机制造商,从1901年到1929年被收购为止,设计制造了280多种型号的留声机,产量达上千万台。


李建奇的收音机藏品中,有最早的矿石收音机。一台是1937年日本在满洲里生产的,承载了一段日本侵华历史,现存放于安平百年留声博物馆中。还有一台矿石耳机(收音机),是1959年深州王家井镇无线电钟表合作社生产的, 2008年左右在衡水古玩市场购得。“当时一个老大爷在很不起眼的地摊上摆着几个老物件,我一眼就看中这个耳机。一问价格并不高,拿到手上就抱进怀里,生怕人家不卖了。”我们的共和国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制造生产收音机,很快赶上了世界的脚步,从矿石耳机到电子管、晶体管、立式、便携……种类繁多,著名的老品牌有祖国、飞乐、红星、熊猫、牡丹等。


2009年,李建奇把广东的生意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回到河北,在安平又开了一个厂子。生产经营之余,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收藏上,开始大量购入电影胶片。这一年,他在石家庄认识了一个喜欢老电影的朋友,得知省电影公司转制,有很多胶片处理。“当时就拉了两卡车。现在后悔买得太少了,那都是很好的老胶片,能放映,而且有年代感和纪念意义。”这批胶片中,有《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等经典老电影。


老新闻纪录片片段。


令衡水人倍感惊喜的是,李建奇现在的胶片拷贝中,有几件与衡水历史密切相关。有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关于耿长锁的纪录片《光辉的历程》,还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63年的《河北人民抗洪斗争》——这部半小时左右的片子,是李建奇10年前从一位东北朋友那里买到的,里面有当时衡水遭受罕见水灾的历史场景,还有时任衡水专区专员赵树光指挥抗洪、慰问受灾群众的珍贵镜头。



时任衡水专区专员赵树光慰问受灾群众。


李建奇的收藏中有一部《我们走向未来》,非常珍贵。“这是部不是纪录片的纪录片,几乎国内每个电影制片厂的作品都有。”这个片子制作于2000年左右,由一百多部电影剪辑而成,从最早的《林则徐禁烟》《戊戌变法》到《董存瑞》《黄继光》等,著名的经典镜头都有,有的几秒,有的几十秒、一两分钟。“看这一部片子,就能大致了解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


李建奇不但是收藏家,也是保养专家。他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方法,采取空调调温,排风扇透风,地下室保存等措施,效果良好。他收藏的这些留声机、收音机、电影放映机等,绝大多数都能正常使用,胶片拷贝也能观看。


“以前是打算把挣来的钱花一半在收藏上,现在粗略估计已经花费过千万,几乎投入了全部身家。代价确实有点大。就是在收藏圈,也很少有人这样做。”李建奇说。


说到底,还是因为“痴迷”二字。(待续)



《河北人民抗洪斗争》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