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7日,希望工程大眼睛照片随着卫星升入太空!


11月13日,解海龙亲自把“大眼睛”照片送到了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他参观了卫星装配间,体验航天员升空感受,在希望工程的画册、报纸和照片上签名留念,把希望工程精神留在了天仪青少年航天教育基地。


卸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一职已经有几年了,解海龙的日程依旧排得很满,采风创作、写作出书、在各地讲课办展等各种活动,让他一天到晚忙忙碌碌。


……


提起希望工程,人们立刻就会想到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大眼睛”,解海龙创作的这件标志性摄影作品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曾有作家这样写道:“如果把希望工程比喻成一顶军帽,‘大眼睛’就是帽徽。如果比喻成一本画册,这就是封面。如果比喻成一个人,这张照片就是面孔。”


问及这么多年一共拍了多少张照片,解海龙说,可能也就二百来张是自己认为这辈子能留下来的——“数字不能拿来衡量水平。我们知道,‘留得住,传得开’,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照片。”


科技进步了,人们的思考却少了。数码时代的影像泛滥,让解海龙感觉很无奈。“我们过去是想好了之后再摁快门,一个胶卷就36张片子,不能像现在似的咔咔就拍,过去胶片时代花不起那钱。数码时代成本降低,人们拍摄变得随意,其实很麻烦。拍得越多,出片子反倒越难。这是一个反比。”解海龙最初拍摄希望工程的那套片子,办展览用了60张,是用70个胶卷拍出来的。他拍了一年多,跑了12个省,去了28个国家级贫困县。


关于摄影器材,解海龙说,我们现在搞新闻摄影,手机已经够用了,而且隐蔽,更能拍到真实的东西,专业相机容易暴露目标。不过一些特殊的场合题材,比如体育、军事、舞台等,还是需要用到专业相机。商业摄影中,拍摄巨幅的艺术照片需要很高的精细度和品质,现在手机还做不到。二者算是各有所长。


“不要刻意追求那种纯技术的东西!我们讲新闻纪实摄影,简单得很。脑子里想的全是事件,而不是技术。现在的好相机,你拿起来根本就不用对焦,都是自动到你脸上——追脸。有什么问题,工程师都能给你解决。科技太发达了。你需要思考的就是拿着相机要拍什么,为什么要摄影。”


“我们拍片子一定要有想法。你是要拍个专题、讲述一个故事,还是要回访曾经拍摄的对象?你关注一个题材,是准备长期地去观察,还是在短时间内把情节交代清楚?摄影其实很宽泛:有人喜欢单纯追求片子的形式感,从审美的角度拍,就是所谓的艺术摄影;有一种是从记录的角度拍摄,某种东西即将消亡,再不拍下来以后就没有了;还有一种是为了传播,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


解海龙认为,纪实摄影的传播功能既有横向的即时性,也有纵向的历史性,记录今天是为了告诉未来,因为摄影真正的功能、最根本的属性就是记录。与此同时,纪实摄影也是社会改良的利器、一种历史情怀的视觉化,是直接作用于观感的历史的载体。


“世界上最有名的照片基本都是暴露问题的,提醒人们去关注。我的希望工程系列也是:关注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农村的教育落后等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社会才能往前发展。”


“画家组织一个画面会有长时间的构思过程,摄影也是一样,脑子里思路清晰了以后,然后就等待机会到来。拍摄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几秒钟甚至是几十分之一秒能就完成——包括‘大眼睛’,这不是摆拍出来的,我就是寻找大眼睛去了。我去找那些失学的孩子,跟着她走了多少里地之后,到了他们学校,进了教室,她一抬头,我立刻摁下了快门。当时我脑子里就认定了,这张就是我的代表作。之前,一个大山一个大山,我已经走了很多路,去了很多地方。”1991年,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小学,8岁的苏明娟握着铅笔抬起头凝视黑板的一瞬间,解海龙捕捉到了这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


希望工程标志性的照片由此诞生。“这张片子我确实是主观的,想说的就是‘我想上学!’ 但与此同时,这是客观的现实,我只是拍了下来、记录下来,体现的是一种真实性。具备了真实、自然、鲜活、生动这些要素,作品就感人。”


“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体会到那些丰厚的东西。我们现在讲摄影课,就是在海量的照片中去提取那些感人的影象。不管是海底还是星空,典型、自然,就是最好的。”现在,解海龙被公认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但拍摄“希望工程”系列的过程其实困难重重,他曾遭遇很多尴尬和质疑。


“那个时候大家都在拍各种‘好’。而我拍的这个,既发表不了也得不了奖,还被说给社会抹黑,当时阻力多了……但如果我们有梦想,就要坚持不懈地为之付出,坚定信念。追梦,就是这样。我们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要牢记的使命就是呼吁人们都来重视广大农村的基础教育,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地区的失学儿童。”


“那时候不少人跟我说,别拍了!你这肯定不行,惹事。人家是对我好,我不跟人较劲,但是回来就得思考,到底坚持不坚持?我认为还要坚持怎么办,就在笔记本里写:‘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时候烦了,就看一会儿。越看越明白,然后接着还干,一年、两年、三年……一直到现在,30年。”



解海龙近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