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区农工委:沧桑巨变四十年 农村旧貌换新颜
|
时间:2018-12-29 19:45 来源:冀州区委宣传部
衡水日报新闻热线:0318-2073456 衡水晚报新闻热线:0318-2065067、2061234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冀州区通过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提升。近年来,全区有123个村庄纳入到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相继建成了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其中,6个村(北内漳村、臧冢、庄子头、北冯家庄、双冢、岳良)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北内漳村作为全区的样板村,无论是从改善农村面貌上,还是在发展农村经济上,都结出了累累硕果,北内漳村是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充分展示了四十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创业北内。围绕打造“现代经济新高地”,聚焦农业绿化,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农业功能拓展与产业链延伸,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现代经营体系,着力推进“高质量、高水平”的绿色高效农业发展,切实强化一二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以北内漳为中心建设的北漳淮现代农业园区已经被认定为衡水市现代农业园区。北漳淮现代农业园区集现代种养、彩色苗木、休闲观光旅游、红色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着力打造了田园棉文化园、御香生态采摘垂钓园、润园樱花园、金树园林苗木基地、东平奶牛养殖等多个特色板块。该园区依托东平奶牛场大量有机肥优势,引进冀兴果品协会、衡水林业局等技术力量,大力开展现代果园的示范种植。冀兴果品协会新特优果品北内基地重在新特优果品的试种,引进苹果、梨、桃、樱桃等多种新品种种植,以采摘为主。衡水市林业局以示范现代规模种植为主,主要示范梨、桃、葡萄的高标准现代化规模种植,以打造衡水优质果品至高点,带动周边现代果园的发展。果园及苗木林间或种植大蒜、土豆、大豆等作物,或放养鸡鸭鹅等禽畜,实现长期短效双丰收。
美丽北内。围绕打造“乡村建设新高地”,聚焦农村美化,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进一步丰富“美”的内涵、拓展“美”的范围、提升“美”的层级,大力建设具有诗画韵味的美丽乡村,全力打造全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近年来,该村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统一为村民建造二层住宅楼、仿古式小瓦房和别墅楼共218套。2013年,又多方筹资1786万元,实施了四大工程:一是治污。率先应用玻璃钢净化槽设施,新建3个净化槽和地下排水管道2000米,实现了污水全收集;新建2个垃圾填埋场和13个垃圾池,配备20名卫生保洁员,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辆,垃圾清理和处理率达100%。二是修路。硬化街道1.1万平方米,铺设辅路1.8万平方米,4000米线路实现了入地或高架,主要街道全部硬化。三是增绿。将主干街道两侧的树木全部更新为法国梧桐,种植1000余棵。建造林带和绿化带2.1万平方米,种植乔灌木10万余棵。四是添彩。建设仿古式墙头1000余米,对二层住宅区和部分民居的房顶进行了“平改坡”,累计改造300余户,门窗改造、太阳能利用和厨房改造450户。新建村庄标识1个,改造文化广场1万平方米,粉刷主要街道、企业和办公楼房9万平方米,改造路灯180盏,新建了互助幸福院和街道文化墙,对村民服务中心进行改造。2014年被评为首批河北省美丽乡村,同时,北内漳村跻身全国38个“现代新村”行列。
人文北内。围绕打造“先进文化新高地”,聚焦新农民培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打造生态引领、文化浓厚、移风易俗、和谐发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北内模式”。村两委领导班子围绕培养新型农民,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治观念,营造文明、淳朴、向上的农村新风尚。北内漳村重视教育发展,村里投资1500万元,建立了既有欧式建筑风格,又具有东方建筑之美的新校园。学校布局新颖,“A”字建筑造型直刺长空,象征着快出尖子,多出人才。校内师生共有1500多名,96亩的校园内绿树成荫,绿草茵茵种的山楂树60多棵,木槿树50多棵,松树160多棵,还有雪松、铁杆海棠、月季、冬青,草坪里种的是三叶草,整个校园绿化率达到100%,价值几百万元。2006年被评为‘衡水市园林学校’。”村里又投资新建了科技楼,开设了英语、微机等课程。1997年6月,该校被河北省教委评为“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2010年北内小学被授予“第一所新中国外交官红军小学”的称号。为了鼓励孩子们刻苦学习,成长成才,村里为考上大学的学生连续发三年村民福利待遇。学校为吸引优秀教师还为引进的教师增加了工资待遇,在学校对面专门为教师兴建了宿舍楼,为教师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善治北内。围绕打造“政治生态新高地”和“民主法治新高地”,聚焦农村和谐,按照全面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要求,把加强基层党建放在核心地位,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村委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综合运用好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清廉乡村”,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北内漳村内树立起了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形成了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救难济困、爱护公物、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心正情纯的良好风尚,真正做到了家不闭户,路不拾遗。村民道德素质水平高,家家户户自觉整理自己门前环境卫生,共同维护北内村整体村容村貌,以点带面整体前进。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省委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委会被命名为“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
富裕北内。围绕打造“幸福民生新高地”,聚焦农民增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农民增收,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从1997年起,每年春节按人口每人发放1200元。2003年起,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贴,2009年5月份起,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增加到200元的生活补贴。村里还免费为村民加入了新型合作医疗。为了提高村民素质,使村民生活更加幸福,村里出台了买一台电脑补贴1000元的优惠政策,共购买了300多台电脑,成为河北省第一电脑村。北内漳村内大约70%的人家已经拥有私家车,甚至部分村民已淘汰了最开始购买的旧车换了新车。村民感觉现在生活富裕很多,不仅仅满足了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更提高了生活质量,使精神需求得到实现。此外还兴办了村民福利事业,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影剧院、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娱乐广场、卫生院、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等,为村民文化娱乐生活提供了保障。
(责任编辑:丹微) |
|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衡水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本网刊登的服务信息、联系电话等,均为公益性质,请您在参考使用时须谨慎,如有问题请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通知本网删除此信息。 ·电话:0318-2065027 衡水新闻网 传真:0318-2023128 邮箱:hsxww1@163.com ·稿件处理时间:9:00—18:0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