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冀州区徐家庄乡《松篱村史》付梓。在征集素材期间,松篱村有8位老人热情极其高涨,常常舍弃个人私事,痴心搜集、回忆,为村史的出版立下了汗马功劳。这8位老先生分别是:张桂江、马景肖、马桂合、张桂欣、马祥礼、马世平、张绍贤、马锦,其中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也已71岁,平均年龄78.8岁。
他们虽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但为了村史,常常是村里大喇叭一喊,马上就到,一个个精神焕发,丝毫也不推托含糊。年龄最大的张绍贤,从5月初至9月初的6次集体征集资料座谈会,一次也没有缺席;马祥礼,一次去外村赶集,刚走到半路,听到村里大喇叭里通知开座谈会,随即返回……
为了保证村史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他们经常凑在一起回忆、串联。他们回想到,松篱村民国以前曾称李家庄村,还曾见过刻有“李家庄村”字样的石柱,近日,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将石柱发掘出来了。为了核实该村“拆大庙建学堂”的时间;为了求证松篱村民、时任冀县抗日县长马紫波的出生时间;为了发掘该村兴办副业的最早时间及以前各耕地的名称……张桂江、马景肖等老先生,戴上老花镜,查字典,翻旧记事本,黄卷青灯,焚膏继晷,还常常给在外地的知情人打电话,千方百计搜集、求证可靠的村史资料。
为了村史能早日成册,他们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或家里的大事。马祥礼爱钓鱼,马桂合养着鸽子,手巧的张桂欣经常给别人修缝纫机、小拖拉机……但只要召开征集资料座谈会,他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提前到会。张桂江还种着地,在棉花整枝打叉的关键期,他不惜放下农活也从不缺席;今年暑期,马世平在外地的儿女带着孩子们回老家团聚几天,可他仍然照常参加座谈。他说:“忆村史是大事,少聚一两天值得。”
在8位老人的齐心帮助下,《松篱村史》得以面世,欣慰之余,张桂江老先生特意写了一首《忆村史》,并用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在宣纸上,送到了村委会。诗云:“松篱老叟聚一堂,畅所欲言‘忆’以往。历史故事应牢记,文化传承大发扬。”
辛向党
(责任编辑:w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