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农民崔胜彬打造“空中菜园”
|
时间:2018-08-10 06:47 来源:衡水新闻网—衡水晚报
衡水日报新闻热线:0318-2073456 衡水晚报新闻热线:0318-2065067、2061234
|
崔胜彬和他的“空中菜园”。李硕芳 摄
西红柿、黄瓜、豆角、葡萄、甜瓜……这些都是在农村很常见的果蔬,但这要是种在屋顶上,那还真是不多见。当下,这些果蔬在冀州区冀州镇杨孔五村村民崔胜彬的屋顶上,正在繁茂地生长着,并且已经有不少果蔬可以收获了。
突发奇想打造“空中菜园”
走进崔胜彬家所在的胡同,一眼就看到了他家那绿色盎然的“空中菜园”。2009年,崔胜彬想盖一处楼房,就开始规划房子的设计,“那时想,楼顶该怎么利用呢?”
崔胜彬觉得村里的屋顶多数都是光秃秃的,如果能在上面种些水果蔬菜,既能自己吃,又能让屋顶变得美观,何乐而不为呢?这一想法产生后,他就开始着手打造自家的“空中菜园”。
盖二层楼时,崔胜彬特意用混凝土浇筑了房顶,解决了防水问题。考虑到屋顶温度高,他一时拿不准种什么好,就决定将黄瓜、西红柿、北瓜、豆角、葡萄、玉米等果蔬都种上,看看情况再做调整。待到小楼盖起来之后,崔胜彬买来材料,沿着储物间和正房屋顶架起了通往二楼楼顶的梯子。随后,将泥土一点一点地搬上去,在50多平方米的楼顶上,铺了一米多厚的土层,又将水管接上去,开始尝试种植瓜果蔬菜。
喜获丰收为村庄添生机
崔胜彬打造的“空中菜园”,当年就给他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其后收成一年比一年好,豆角、西红柿、茄子、黄瓜、葡萄等果蔬自家吃不完,就送给亲朋好友品尝。“没想到在屋顶种的这些果蔬长势都很好!”崔胜彬说,大丰收后,他又将储物间和正房的屋顶利用了起来。在屋檐边上,架起了栏杆,将捡回来废旧的泡沫箱子、塑料桶、轮胎、马桶,一点一点地清洗干净,填上土,种上果蔬,还设置了不少摆件来美化环境。崔胜彬又想着种植观赏植物,目前已经开始试种了,怕楼顶温度太高,把它们放在了平房的屋顶上。
“我觉得做这样的事儿很有意义,可以让村庄变得更有生机、更加环保,不再是光秃秃的模样。”9年时间过去了,“空中菜园”不光给崔胜彬一家提供了充足的无公害果蔬,房屋也跟着“沾光”——因为房顶有1米多厚的土层,保温隔热好,屋内冬暖夏凉。“自己种植的,不打药,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这更让崔胜彬感到当初顶着压力在楼顶开辟“空中菜园”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变废为宝酷爱研究发明
崔胜彬回忆,当初提议在院子西侧盖楼时,遭到了家人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西侧房屋属偏房,不能比北侧的主房高。崔胜彬说服家人,坚决盖起了小楼。待要在屋顶种菜园时,家人和邻居又觉得他不务正业,崔胜彬又顶着压力干了起来。如今,“空中菜园”带给家人的喜悦不言而喻,有时,大家都会坐在这些果瓜蔬菜旁边吃饭。
如今,崔胜彬的“空中菜园”有100多平方米,规模不算小,花费却不多,多数材料都是他捡回来的“垃圾”,这要得益于他平时爱研究发明。
崔胜彬以前是做家电维修的,平时喜欢看书、上网查资料、动手设计研究,将家里完整的电器拆散,又将零件组装成完整的电器。记者在他家中看到了一台他组装的落地扇在正常运转。一直以来,崔胜彬都热爱环保,总是想着怎样能“变废为宝”。他说,家里许多用电的设备都是他自己设计制造或组装的,比如插座、灯具、音响、电风扇、电暖器等,以及一些维修工具,架梯子时用的切割锯,也是他自己制造的。他设计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还能够给家里提供有效电力供应。经过不懈的努力,崔胜彬自行研发设计的“手动、脚踏两用节水水喉(即水龙头)”,于2005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2009年至今,崔胜彬花费9年时间打造“空中菜园”,希望能成为“中国第一农家院”。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给自己找了一件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很绿色环保的事情。建设美丽乡村,每个农民都要积极参与,他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本报记者李硕芳
(责任编辑:wat) |
|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衡水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本网刊登的服务信息、联系电话等,均为公益性质,请您在参考使用时须谨慎,如有问题请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通知本网删除此信息。 ·电话:0318-2065027 衡水新闻网 传真:0318-2023128 邮箱:hsxww1@163.com ·稿件处理时间:9:00—18:0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