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日报讯(陈广民、王运方、刘鹏)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冀州市电力局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强化服务职能,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日前,为表示对电力员工的感谢,王瓦窑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将写有“似寒冬里暖阳,如风雪中送炭”的镜匾送到冀州市电力局领导手中。
该市南午村镇王瓦窑村地处浅井区,地下水位20多米,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共有耕地3000余亩,多年来一直使用柴油机或拖拉机抽水灌溉,效率十分低下。“浇地那个慢啊,一台柴油机在那儿‘突突’地浇一天也浇不完一亩地,中间还老‘罢工’。”谈起改造前的情景,该村王殿仓老汉一脸的不满,因为浇一次地需要搬弄柴油机、抽水泵,又要安装、又要拆卸,得好几个青壮年上阵,像王老汉这样的老年人根本干不了。
了解到王瓦窑村浇地困难和村民的迫切需求,冀州市电力局高度重视,他们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该村进行了实地勘察,抽调精干力量,当即拟定了施工计划,明确了责任。在施工过程中,南午村供电所从现场勘测、施工、验收、接火送电,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经过不懈努力,原计划两个月的工程仅用一个月便完工了。据统计,共架设10千伏水利线路2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22台容量780千伏安,敷设0.4千伏低压电缆10.6千米,为91眼浅井进行了电力设施配套改造。
该村老汉王殿仓拿着磁卡在计量表上轻轻刷了一下,就看到汩汩的井水不停地冒出来。他兴奋地告诉笔者:“不是机器出毛病就是掉传送带,忙活好长时间也浇不了多少地,今后俺们浇地再也不用柴油机啦!现在,磁卡只需在表上刷一下,水就出来了!电力部门真是为咱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此外,据统计,王瓦窑村过去浇地用拖拉机或柴油机,浇灌每亩地仅使用柴油便需费用三四十元,还得计算机器磨损费;改造后用电浇地,每亩只需费用七、八元,真正实现了省钱、省工、省力、方便。
(责任编辑:wat) |